《新神榜:哪吒重生下载》迅雷BT完整下载[1.46GB/2.35GB/Mp4熟肉]高清资源[1080P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免费下载地址:http://pan.khhdy.com/lianjie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文\傅广超 部分图片提供\严定宪 林文肖 陈光明 王一迁
上回说到,1958年中苏关系的恶化最终导致了动画片《哪吒闹海》的合拍计划胎死腹中。此时最为失落的莫过于为剧本和洽谈投入了巨大热情的王树忱。此后,他一直在等待一个重新孕育《哪吒闹海》的机会。谁知,等来的却是一场浩劫。 1966年,“十年浩劫”爆发,大量的优秀美术片被批判、禁映。美影厂也开始“停产闹革命”,即便70年代开始恢复生产,但出品的也多是以“阶级斗争为纲”的短片。国外动画飞速发展的十年,是中国动画步履蹒跚的十年。 1967年10月的《电影批判》头版对《大闹天宫》等美术电影进行批判 木偶片《小八路》(1973年) 导演:尤磊 剪纸片《带响的弓箭》(1974年) 导演:胡进庆 动画片《试航》(1976年) 导演:严定宪 “十年浩劫”前后的多数美术片画面风格、人物造型和动作都较为写实,内容也多以“阶级斗争为纲”。大多数影片今天已经很难再看到。
王树忱后来曾在文中写道:“在‘大写十三年’的高压下,美术电影领域再也见不到神话人物了。接着‘四人帮’挥起‘铁扫帚’把童话形象也给扫地出门。路子越走越窄,处于‘死了可惜,活着难受’的‘休克’状态”。 1976年,美术电影事业也像哪吒一样在经历了“一番生死磨难”后“重抖威风回到人间”,被束缚了十年的动画艺术家们终于准备大展拳脚了。回忆到这里,阎善春的语速也变得轻快起来:“正式的影院片、大片十年没搞,所以特伟先生呢,就想搞一部片子。” 特伟(1915—2010) 特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,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,执导过《骄傲的将军》《牧笛》等影响深远的短片后一直有导一部动画大片的想法。“十年浩劫”结束后回到厂长任上,他终于能够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了。但是,原本计划上马的还不是《哪吒闹海》。
“白骨精”下马
据严定宪回忆,当时厂里决定要在1979年推出一部动画影院长片来向国庆30周年献礼,最早选定的题材是《三打白骨精》,由特伟亲自担任导演,他则作为主要的动画设计进入了摄制组。 1978年《人民电影》第1期,特伟透露上海美影厂1978年的生产计划 1978年初,阎善春也进入了《三打白骨精》摄制组:“(特伟)把所有动画片的主力都集中在他这个摄制组。WG期间十年没搞(长片),大家积极性很高。”同时进组的常光希回忆:“基本上剧本有了雏形,成立了一个初步的摄制组,近20个人吧,我们就先去下生活了。” 1978年初,原《三打白骨精》剧组主创在江苏宜兴善卷洞“下生活” 关于《三打白骨精》为何临阵下马,不同的亲历者谈及了不同的原因。严定宪谈到,当时《三打白骨精》的题材很热门,绍剧电影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从60年代开始就红极一时、长盛不衰,“十年浩劫”后再次掀起一阵“三打”热,甚至影响了不同门类文艺作品的创作。题材的“撞车”和制作周期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都导致了动画片《三打白骨精》的搁浅,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滑稽,但在当时却十分敏感的原因。 绍剧电影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(1960年)上海电影制片厂 天马电影制片厂 阎善春对得知拍摄计划取消时的情景记忆犹新:“我们一进房间(就听到人喊):‘哦!不搞了不搞了!’我们生活都下了,怎么不搞了?因为这部片子报到北京,夏衍先生讲,现在不要搞,因为刚刚打倒四人帮,外面把江青比作是‘白骨精’,你们现在搞不是跟外面(的说法)扯到一道了?就不大合适了。” 张仃在漫画作品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中让“江青”化身为白骨精。更巧合的是后来张仃被聘为动画片《哪吒闹海》的总美术设计。 由此可见,当时的创作人员并没想搭政治的“顺风车”。可是就像阎善春说的:“摄制组都成立了,人员都动员起来了,总归要进行工作了。”就这样,沉寂了整整20年的哪吒终于有机会登场了。
“福将”王树忱
严定宪谈道:“正好王树忱说他有《哪吒闹海》(的剧本),原本要和苏联合作的,稍微动一动就可以(拍摄)了,拿上去60多分钟啊。”就这样,厂里正式决定将《哪吒闹海》打造为向国庆献礼的重点大片,不仅把原《三打白骨精》摄制组的精锐都投入《哪吒闹海》摄制组,还为它配备了有史以来最强的导演班子:王树忱、严定宪、徐景达(阿达)。这三个都能独当一面的导演在《哪吒闹海》中实现了最完美的合作。 《哪吒闹海》的三位导演:王树忱(中)、严定宪(左)、徐景达(右) 根据常光希的叙述,可以得知三位导演是这样实现“强强联手”的:“王树忱总抓,严定宪主要是负责原动画、角色表演,阿达主要负责整个艺术风格特别是背景设计,所以他们的分工其实非常清楚、非常明确。”阎善春对这个导演组合的形容是:“不得了!这个导演班子以前没有,以后也没有,太强大了。” 王树忱(1931—1991) 王树忱是动画界才华横溢的“多面手”,不仅能编善导,在漫画、书法、水墨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。他导演的动画作品除了喜欢进行漫画式的讽刺,也十分注重趣味性表达。在《哪吒闹海》摄制的工作中由他来整合三位导演的优势,进行总体掌控。在编剧署名时,他使用了笔名“王往”。 严定宪在《哪吒闹海》摄制组时的工作照 严定宪则是优秀的动画设计出身,工作一向严谨、细腻,曾经在《骄傲的将军》、《小蝌蚪找妈妈》、《大闹天宫》等影片中担任动画设计,并出色地完成了《大闹天宫》中孙悟空的造型定稿。“十年浩劫”期间,他还参与导演了多部难度极高的写实风格动画片。在《哪吒闹海》摄制组中,严定宪担起了把控影片角色表演和动画设计的重任。 徐景达(1934—1987) 大家喜欢亲切地称呼徐景达为“阿达”,他在影片主创名单中也多以“阿达”署名。阿达担任导演之前多从事绘景工作,不同形式的绘画他都能信手拈来。当然,最拿手的还是漫画,他与詹同、王树忱被称为“美影漫画三剑客”。阿达从小就有广泛的爱好和良好的美学修养,这也使得他后来独立执导的作品都卓尔不群,他的代表作《三个和尚》更是成为第一部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的中国动画。 1978年5月,《哪吒闹海》摄制组正式成立,精兵强将们都在枕戈待旦、跃跃欲试了。内心最激动的想来莫过于“多年夙愿终得偿”的王树忱。阎善春说:“机会给了有准备的人,王树忱是个福将。如果一上来就搞《哪吒闹海》不可能有那么多人给他。” 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。也正是二十年前的阵痛,才换来了二十年后重生的那个更趋完善和丰满的“哪吒”。
-待续- |